中文导游词: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导游词
来源:优易学  2011-12-16 13:20:4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1949年参加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作协理事,后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等职。
  左边是浙东行政公署财经处办公室。桌上的算盘曾经为行政公署有限的困难的经费作过精打细算……再请看墙上这张浙东行政公署的组织系统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浙东地区包括了杭州湾两岸的四明、三北、会稽、淞沪4个专区16个县,面积三万平方公里。
  1945年,浙东解放区成立过青年联合会筹备会和妇女联合会筹备会,但由于部队北撤,筹建工作没有继续下去。
  请大家随我上楼继续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为了安全,请大家不要停留 。
  楼上第一间是行政公署秘书处办公室……
  第二间是行政公署机要会议室……
  这一间(第三间)是浙东行政公署最高首长连柏生的办公室……(连柏生简介……)
  在这间房子里,住过叶挺将军的侄子叶清和,他跟随叔父参加革命后,不幸被捕,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里,皖南事变后,他越狱出来,为躲避敌人对他追捕,组织上安排他来到四明山,他来这里时,身上还有一道道钢索捆绑后留下的斑斑铁锈。
  请大家随我从这里下楼——去参观浙东抗日军政干校
  ……
  这座大院,叫上新屋,始建于公元1888年(清光绪13年),距今已有近120年历史。其房主为黄巨卿,家资殷实,为区别其老宅(浙东区党委旧址),故名上新屋。上新屋占地2600余平方米,属于浙东地区的大型三合院。
  这里作为一处革命遗址,目前它是全国革命遗址中保护最好最完整的建筑物。
  各位游客,浙东抗日军政干校和浙东行政公署在同一个大院里。这个天井便是军政干校的露天课堂。在这个讲台上,时任浙东区党委书记的谭启龙曾向军政干校的学员们讲课、作报告……
  请大家到室内参观——
  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成立于1944年,是在原新四军教导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和延安的“抗大”属同一种模式。如同现在的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一样。校长何克希(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这是当年朱德总司令送给何司令的书,上面题有“你们要学习列宁的工作”。浙东抗日军政干校在极其艰苦、简陋的战争环境中,同样具有十分规范的招生简章。干校开设有政治、军事、文化课等,为浙东部队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党政军干部。
  这是军政干校的军事教室,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当年新四军使用过的武器装备。讲台上放着的这挺机关枪叫“歪把子”,它的枪管与枪托只有一个支点,射击时枪把子可以左右摇晃,杀伤面积较大,别看这枪并不起眼,但在当时属于先进武器。那时候,新四军的武器装备很差,当兵的人如能拥有这样一挺机枪便会神气更足。大家看墙上挂的这些,不是统一的“三八枪”,有的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美国步枪。干校学员就在这里学习各种兵器的构造和性能,以及军事知识。
  通讯设备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这里还举办过电讯培训班,桌上摆放的这种电台,就是当年使用的电讯设备,它又称步话机(可在一定间距内作无线电呼叫通话)。
  军政干校在进行各种军事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政治文化教育。因为“文武双全”、“书剑同身”是军人素质的集中体现,浙东抗日军政干校也同样把这种追求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正上方这个是新四军的臂章的图案,橱窗里枪和书共同构成“书香剑气”意境。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当年干校学员们留下的一组壁画,壁画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当时学员的思想情感。新四军北撤以后,当地群众将这些壁画精心保护下来,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壁画仍然清晰可辨,请大家仔细参观。
  ……
  各位游客:请大家继续上楼,去看一看他们当时的寝室,那儿的行军床,是抗战时期的文物……大院右面的第二进厢房,是行政公署和军政干校的伙房,可以看到昔日柴禾土灶和农家大户的生活情景……
   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是一个特定历史产物,它在中国人民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诞生,又随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而结束。这是历史的偶然现象,又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它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却是中国,特别是浙东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资料】:
  上新屋占地2600余平方米,分为四进。就其建筑形制而言,属于浙东地区的大型三合院,但其具体构造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融合了皖南民居的形制特色,故在江浙古代民居审美的层面上,其存在也是有很大价值的。上新屋是一进四厢二层楼房,底层正房九间,坐北朝南,后有退堂相连;东西两侧厢房分前后二进,前厢房各三间,后厢房各七间,中为串堂各一间,前后厢由走廊连接,其间形成天井、利于采光。正房与两侧前厢围合成一个面积有300平方米的天井,形成富有浙江特色的“七间两搭厢”的三合院。上新屋拥有东西墙门各三个,均于东西向,谓之“六通”,另有南北墙门各二个,共计墙门十个,合称“六通十墙门”。上新屋的正、厢房均有二层,现存楼梯八部,分别位于正房和各前、后厢房,且正房在二楼与东西二侧的前厢房由走马廊连成一体。在浙东地区,如此庞大的二层三合天井院是比较罕见的。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