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游词:湖北大别山红色之旅解说词
来源:优易学  2011-12-16 13:17:5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胜利老街]
  胜利镇始建于宋代,原叫金店,后建立盐营。屯兵堡、滕家铺都是后来的称呼。由于此地为战略要地和通商要道,历代不断有大批的军队驻扎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通商要道的位置又使这里成了进出货物的重要集散地,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千年老镇渐渐形成规模。据老人们回忆,胜利原有规模与风格相近的四条老街,分别称为一甲街、二甲街、三甲街和四甲街。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保存较好的一段,它长约1000米,曲巷幽深,由一条主街和几条岔街构成,街道宽2至3米,现存建筑多为明、清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兼具南方古镇特色。街道砖石铺就,房屋青瓦粉墙,马头山墙,共壁连体,一进几重,厅堂、厨房、后院、木楼,一应俱有。临街面为一或两层,上宿下店或前店后房,均用板门、板壁、穿花窗。早先,店铺前挂着灯笼、写着竖式字样招牌,有丝铺、饼子铺、染房、铁匠铺、竹器店等字样。
  这条老街,看似平凡。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燕王秦日纲、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曾在这里设过指挥部。大革命时期,在这条街上,红一军、红二十八军,刘邓大军三纵、六纵指挥部也都曾设在这里。这条饱经苍桑、古韵犹存的老街,是大别山根据地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见证。
  [二野六纵司令部旧址]
  1947年9月4日,刘邓大军六纵政委杜义德率六直属机关,进驻滕家堡,解放了罗北地区。纵队司令部设在老街一农店铺。当时,司令部举派人找到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廖鹏、刘敏,杜义德听取了他们的漏报后,摊开地图,分析了形势,决定将六纵后勤机关设在滕家堡一带,在前线建立大后方,并嘱咐廖鹏要广泛发动群众支援部队。12月初,敌人围剿开始,很快占领了浠水、英山、罗田,并向六纵司令部压缩,杜义德率司令部及后勤机关奉命离开滕家堡,转移到黄安、黄陂地区。
  [鄂豫皖南线剿匪指挥部旧址]
  1949年,为围剿窜入鄂豫皖边区的国民党残匪,7月,独立三师进驻滕家堡。随后,鄂豫皖南线剿匪总指挥王树声来到滕家堡,决定将指挥部设在二曱街头,就是这所老房子里。
  [肖方故居]
  肖方,滕家堡(胜利)洗儿岭村人。家中在滕家堡一曱街头开有一店铺。他在平乡小学读书期间,一直住在铺中与父为伴。
  [红一军指挥部旧址]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豫皖边特区委员会,组建红一军。1930年12月上旬,军长许继慎与副军长徐向前率红一军攻克罗田县城后,军部进驻滕家堡,设在这里。红一军军部驻扎滕家堡期间,发布了《告滕家堡群众书》,帮助当地建立了“行动委员会”。一周后,司令部迁驻商南。
  [店员工会旧址]
  店员工会是在本地成立的中共罗田第一个党支部领导下,于1926年12月成立的工会组织。当时有会员30多人,成立有纠察队。店员工会成立后,发动和组织当地店员、工人,积极配合党组织的活动。为当时在这里的革命形成声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大革命失败后,店员工会被解散。
  [金凤楼]
  各位领导,这就是罗田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金凤楼。金凤楼原称大庙,始建于公元1465年,几经兵毁,几经重修。有记载的一次全面重修是清康熙年间(1658年),重修资金来源于民间捐助。当时一位安微富豪的女儿远嫁到这里,捐了一枚陪嫁的金凤钗,故修成后取名为金凤楼。门楼上“金凤楼”这三个字是清代进士、翰林院编修李力琮书写。
  1925年,李梯云受党组织指派利用寒暑假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回乡后组织进步青年肖方、林成一等人在已成为平乡小学的金凤楼里成立了“罗麻青年读书会会”,并介绍肖方等加入共青团,成立了罗田第一个团支部,罗麻特支,肖方任书记。1926年,李梯云在团员中介绍肖方、林成一、闫尤、陈绍康入党,并在金凤楼召开五名党员会议,成立中共罗田支部,李梯云任书记,肖方任组织委员。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另一位革命先驱肖方。
  肖方,又名肖大椿。胜利镇洗儿岭村肖家冲人。1907年生,早年就读于私塾、县第二高小。毕业后考取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GCD党员。担任过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支部书记和罗田县农协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及罗田县县长等职。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肖方调到叶挺部第24师教导团,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因战斗失败,转入豫商南。1929年5月与李梯云、徐思庶、周维炯一道组织和指挥了商南暴动,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肖方任第97团团长。1930年10月至1931年10月,他历任红一军第三师副师长,中央教导二师师长,红四军第12师副师长兼34团团长,在粉碎蒋介石对鄂豫皖发动第二次军事“围剿”战争中,率部英勇作战,转战3省10县,功勋卓著。
  然而,这位曾经为创建商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作出重大贡献的红军指挥员,在张国焘“肃反”扩大化中被秘密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牺牲时年仅24岁,又一将星过早殒落。
  [中午吃红军饭,随后听红军课]
  [自金家河出发去薄刀峰]
  我们下午的活动内容就是走红军路。当年,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部队在这一带活动。徐向前、高敬亭、王树声、陈锡联等红军将领都在这一带战斗过。后来,刘邓大军在这一带建立了后勤基地。可以说,这一带的每条老路,都留下过我军战斗的足迹。我们现在走的,只是其中一条。现在,这里的环境、交通和人民条生活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这一带的地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革命年代先烈们生活和战斗的艰辛。
  [刘邓大军后勤医院][到达板桥附近]
  各位领导,我给各位领导介绍一下刘邓大军在这一带建立后勤医院的情况。刘邓大军六野进驻胜后,将六纵卫生部下辖一个警卫排,两个护士班、一个担架队共120余人,和100多名伤员,分布在板桥、江家畈、闫家河、八迪河、牌形地一带群众家中养伤。后来,一、二、三、六纵在高山铺大战后,有伤病员700多人,转移到这一带,以牌形地为中心成立第一干休所,以江家畈为中心成立第二干休所,负责人李呈祥。当时有一名伤员叫叶护超,在高山铺战斗中巴被炸掉,江家畈方焕文夫妻每天挑面糊一口一口地喂。还有王又文家中养伤的伤员,伤好后归队,王又文一直送到西庄畈,两人洒泪而别。现在,江家畈伤员住过的房屋依然在,藏匿过伤员的山洞完整无损。有一个当地群众给伤员送饭的竹蓝现陈列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名称为“方家的竹篮”。
  [五垸、六垸]
  这两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由于地势险要,隐蔽性好,是当年红军小股部队的驻地。五垸,是罗麻县委旧址。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28军留下来坚持武装斗争。28军主力离开这一带时,曾留下37名伤员,分布在五垸、六垸、麻栗坪养伤。在群众的精心照顾下,全部伤瘉归队。
  [场部]
  现在的繁华的旅游接待区,老地名叫麻栗坪。红28军军长高敬亭率部经常在这一带活动。1935年秋,红28军在九资河组建了两支便衣队――薄刀峰便衣队和肖家坳便衣队。薄刀峰便衣队由詹锡春、彭安仁带领。这支队伍有点类似于电影里的敌后武工队,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是活动能量很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土豪劣绅,为红28军筹集军费。他们筹款的办法是向土豪“下条子”,如果土豪不按时交款,就在黑夜里将土豪抓走,令其家人交款取人。一次,便衣队向牌形地大土豪余鸿发下4万块银洋的条子,余鸿发拖延不交。一天夜里,便衣队抓走了余鸿发,并留下一张纸条:“余老爷我们请去了, 4万块大洋取人。”余鸿发是个大胖子,走不动路,红军、扮成家丁抬着他走。天明,途经李家坳,过路人问:“这不是余老爷吗”红军便衣队同志回答:“不是,是钱篓子。”没几天,余鸿发的家人请30余人挑银洋到指定地点取人。
  [卧龙岗]
  讲解词略。
  [回程路上过大河岸后]
  今天的行程,有点紧凑,大家都很累。刚才已经休息了一会,现在,我想给各位领导提一个问题:刘邓大军在罗田,召开过两次很重要的会议,分别是在哪两个地方召开的呢?    
  答案:一是在石桥铺四口塘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由邓小平同志主持,主要是研究大军如何在大别山区发动群众,推进土改,站稳脚跟。
  二是在僧塔寺召开的三纵干部会议,由纵队司令陈锡联同志主持,主要是讨论大军撤出后,如何继续开武装斗争的问题。
  [结束语]
  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我有幸跟随各位领导一起重走红军路,扫红军墓,唱红军歌、吃红军饭、听红军课,一路重温先烈们的革命情怀。真正地受了教育,受了启发:第一、我们罗田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史,我们为此而光荣;第二、先烈们在艰难岁月里,为了理想与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精神可圈可点;第三、革命的胜利是先烈们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好了,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今天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敬请原谅。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