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医学知识辅导:口腔内科之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引起血肿的原因分析
来源:优易学  2011-7-20 15:26:08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1.解剖因素:上牙槽后神经由上颌神经从翼腭窝内分出后,沿上颌骨的后面伴同名血管下降。上颌骨的后面又称颞下面,向后外方参与构成颞下窝及翼腭窝的前壁,以颧突、颧牙槽嵴与前面为界。后面与颧牙槽嵴在面部或口腔前庭皆可触及,是上牙槽后神经阻麻的重要标志。后面中部有2-3个小的牙槽孔,向下导入牙槽管,内通上牙槽神经及血管。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麻药即注至此处。后面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后下部,有粗糙的圆形隆起,称上颌结节,为翼内肌部分肌纤维的附着处。翼静脉丛简称翼丛,位于颞下窝内,颌内动脉的周围,它充塞于颞肌与翼内、外肌之间,为很稠密的静脉丛。在施行上颌结节阻滞麻醉时,若不熟悉解剖位置,易刺伤翼丛,发生组织内出血,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即血肿。

  2.操作因素:①注射前没有仔细检查注射器针头是否有倒钩。②进针点位置、角度、深度偏差。进针点前移至颧牙槽嵴前或与牙长轴不成40°角(<40°)或没有沿骨面滑行(实际上在骨面外侧软组织内滑行)或刺入太深。③反复穿刺。④视觉误差。医生一般用右手操作,在麻醉左上牙槽后神经时比较顺势,可以在直视下操作,而在麻醉右侧神经时,必需用口镜拉开口角,只能张小口,基本上是在斜视下操作的,易导致进针点、角度、深度判断误差。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