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题”百怪巧审题
来源:优易学  2011-12-31 15:36:14   【优易学: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审题决定文章成败。面对形形色色的作文题,我们该怎么审题呢?在此,我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审题妙法。

  技法一、大题小做法。

  就是对写作范围大、包含内容多的“大”题目,有意识地缩小范围,选择某个小的角度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这种技法更适用于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开放性和自由度高,我们有些同学很难驾驭,我们不妨来个“大题小做”,以一滴水来反射太阳的光辉。如湖南某市一个考题就是让同学围绕“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来写作,有的同学大谈特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表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其结果空洞无物,分数较低,但有一同学用4篇日记连缀起学习生活中的4个片段:睡觉遭受蚊虫、放学下楼拥挤、买饭犹如冲锋、考场胜利而归。文尾又紧扣话题道:“通过初中3年的磨砺,我已经练就了取胜的绝招——吃苦耐劳!我没想到自己与吃苦接触的那些日子,竟然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作者大题小做,把“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大主题化成了小主题“先苦后甜,苦尽甘来”。还有一省市作文考题是“生活”,一个同学在审题时没有去理睬浩淼无边的社会生活,而是把视角转向身边的人和事,以师生争辩、课间风波、球场险情等场面展示师生风姿。因为他知道校园生活片段就是生活的一角,就是生活的缩影。

  值得提醒的是,运用“大题小做”法的关键就是在选择材料时要“小”,要典型,要与“大题”有密切的联系。

  技法二、另求新路法。

  有时遇到的作文题看起来很熟悉,甚至还训练过多次,但此时要注意——切莫陷入平庸和雷同的泥淖。对熟悉的题目要抛开常规思维套路,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如“读”这样的题目,不少同学会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将“读”狭隘地理解为“阅读”“读书”之类,这就直接影响到审题角度和构思的广度,就会写出雷同陈旧、古板老套的“读后感”或者“书评”式的文章。其实在看似俗气的背后也有鲜亮的光环,“读”的另一面可以是对山、水、景、物、人的品位与揣摩,读山川、读河流、读草木、读父亲……都可能让你有多姿多彩的联想,读是快乐的,感动的,愉悦的,读也可以是费解的,难过的,愤怒的。再如以“水”为题写作,有些同学在审题时会走老路,结果影响到选材,出现了“治理洪水”、“水源污染”等撞车现象,但有一位同学在审题时别出心裁,把“水”转换为“泪水”,因为“泪水”也是水家族中的特殊一员啊,一石洞天开,思维顿时开阔,选材的余地大了,主题也深刻了。你瞧,运用另求新路审题法,能把俗题或熟题深处隐藏着的丰富的宝藏挖掘出来。

  技法三、紧扣题眼法。

  就是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深入挖掘题目中的含义。如作文题“一个对我有深刻影响的老师”,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深刻影响”,这里的“影响”是指对我思想感情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还要是“深刻”的,也就是要写出内心感受程度最大的最深的,不是一般的影响。另外从非关键词可知,这是要求我们写记叙文,并以写人为主。那么写什么人呢?题目要求是“教师”,如果写同学朋友或父母就偏题了。再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告诉我们重点写家庭中发生的细琐杂事。

  运用这种技法可要注意两点:

  一、有些题目的题眼并不限于一个,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只是侧重点不同。如“一群可敬的人”,题眼应是“一群”和“可敬”。写作时应突出“可敬”,但又要注意不是一位或两位,而是“一群”,就是至少三人以上。

  二、有些题目抓住了题眼并不意味着抓住了写作的根本。我们应该在题眼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和挖掘。如“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题目,我们就要深入思考“发现”的含义,“发现”不是看见或听见,如果写成一般意义上的秘密则不妥当。“发”是发他人未所见、发前人未所察的东西。

  技法四、添加要素法。

  就是通过增补一些附加的成分,让原来的作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鲜明。运用这种审题方法能使一些模糊的题目明朗化,易于我们确定写作的对象、范围、要点和重点。如“笑声”这个题目,范围很广,表意太宽,如果不想办法化解它,还真难下笔,如果我们在题目前添加上地点或人物,使之成为“教室里的笑声”或“爸爸的笑声”等,写作范围就明朗化了;如果在题目后面添加事件,使之成为“笑声激励了我”或“笑声化解了矛盾”等,这样写作的重点就更明确了。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添加后要检验与原来的题目的意思是否相符,衔接是否自然。

  技法五、引申题意法。

  有些题目仅从字面理解还不够,我们就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将题目意思引申。如“路”“窗”“桥”“脚印”等题目都隐含着另一层意思:“路”不仅仅指脚下的道路,更应该指“成长的历程”;“窗” 不仅仅指房屋的窗户,更应该指“对外开放的窗户”;“桥”不仅仅指山涧的桥梁,更应该指“感情的沟通”;“脚印” 不仅仅指地上的脚印,更应该指“人生的足迹”。可见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最适用于单独词(如“花”)、象征词(如“一场暴风雨”)、比喻词(如“心窗”)和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

  运用这种技法时,引申要合理恰当,自然贴切,不要牵强,要敢于标新立异,不要拾人牙慧。

  技法六、小题大做法。

  就是依据题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或挖掘,写出深刻的文章。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口小、范围有限的小题目,如“我的家”这个题目,一般的同学都以小写小,思维局限在自己的“家”中,即使把“我的家”写得再精彩,再特殊,再感人,也难以突破,难以创新。有一位同学采用了小题大做的方法,选择了祖国这个大家庭,以中华民族发源、发展为主线,反映祖国不平凡的历程,充分显示了小作者在审题上的独到之处。

  运用这种技法时,首先要善于将思维扩展开去,扩充“小题”;其次要挖掘“小题”中的“大”思想、“深”内涵,如“一份答卷”这样的小题,我们不能只想到考试时的答卷,还要想到“答卷”之外的答卷: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成的答卷,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现,在诱惑面前所提交的答卷……;再次要讲究适度,“小题”而“大做”的内容要与题目密切联系,不能游离于题目或偏离题目“浮夸”。

责任编辑:小草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计算机文章页资讯推荐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