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学历考试 >> 教育硕士 >> 试题中心 >> 正文
青年人:08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部分)
来源:优易学 2011-1-20 23:52:2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   资料下载   学历书店

  论述题:

  1、试论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

  (1)算法: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简言之,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一只密码箱有3个转钮,每一转钮有0~9十位数字,现在采用算法策略找出密码打开箱子,就要逐个尝试3个数字的随机组合,直到找到密码为止。优点是: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费时费力。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另外,有些问题也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算法策略将是无效的。

  (2)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启发法策略:

  ⑴手段—目的分析

  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是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它对解决复杂的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⑵逆向搜索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如解几何题时经常会用到的逆推法。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一些几何问题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⑶爬山法。

  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办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

  (1)问题解决的策略;策略不同,问题解决的效率不同。(2)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等;如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效率差异。(3)知识表征的方式;可能影响问题的解决。(4)心理定势;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5)功能固着;(6)动机;动机强度不同,影响大小也不同。(7)情绪;(8)人际关系;团体协助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反之,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2、儿童在其出生后4到5年时间内基本上掌握的言语能力,而且各个种族之间的儿童掌握语言的进程差异很小,试用两种言语获得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各个种族的儿童对语言的掌握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

  乔姆斯基1957年提出的“转换生成说”认为:(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2)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3)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而变为表层结构(语音等),从而被感知和传达。正是因为所有的儿童都具有这种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他们才能遵循共同的语言发展规律。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有着许多合理之处,但其“语言获得装置”只是一种假设,尚未也很难得到证实。他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有唯心主义倾向。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则认为,是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的。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认知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动作的发展与协调才产生了逻辑,由此导致了语言的产生。由于婴儿具有共同的生理发展规律,因此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表现出共同的发展倾向。

  点评:

  从08年考研的试题中可以看出,心理学命题的趋势是基础与能力并重,细节与综合并重。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如简答题的“短时记忆的含义和特点”、“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和论述题“试论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心理因素”,又注重考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论述题“儿童在其出生后4到5年时间内基本上掌握的言语能力,而且各个种族之间的儿童掌握语言的进程差异很小,试用两种言语获得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同时,不仅注重细节知识的考查,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把握,如简答题“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和“标准化测验的含义和提高标准化测验的方法 ”。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更要对书本知识进行提炼。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资讯快报
考试辅导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