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易学—国内最大的教育考试网站之一
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财会考试 >> 实务操作 >> 管理会计 >> 风险绩效 >> 正文

金融创新重点在于风险控制

2011-9-24 10:46:38 来源:优易学 作者:YouYiXue.com   【 】【打印
 张承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领导和参与了多个国家重大经济、金融课题的研究工作。

  严防系统风险

  记者:据我们所知,您对金融机构系统风险颇有研究,能否先解释一下何谓资本市场系统风险?

  张承惠:从理论上说,资本市场系统风险主要是指对资本市场某一类商品或市场整体产生普遍不良影响,且用技术手段难以消除、足以引起多个市场主体发生连锁反应而陷入经营困境,并使投资人利益受到重大损害的风险。

  与它相对的非系统风险则主要由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造成(也称作经营风险),其影响面往往只涉及单个资本市场商品或单个市场主体,并不影响整个市场运行,通常投资人可以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加以规避或部分消除。

  资本市场的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表现,包括资本市场体系脆弱、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某些市场主体的违规操作或失误导致对整个市场的冲击和电子化、网络化运用不当带来的交易系统问题等。

  记者:这些风险是否都是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

  张承惠:并不全是,其中有系统性风险,也有非系统性风险。近年来,泡沫经济已经取代经济衰退成为一些国家的噩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泡沫经济破裂,使日本经济的不景气持续了14年之久。1999年至2000年"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引发了美国纳斯达克等市场的暴跌。1997年的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经济泡沫有关。这就是一种系统性风险。

  除此以外,电子化、网络化运用不当带来的交易也是系统性风险。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大量运用,资本市场交易系统的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交易方式下一个交易员一天只能买卖几十次股票,而网上证券交易一天可达成百上千次。但是新技术在提高了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一是操作风险。在货币电子化的今天,一个键按错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1997年9月香港期货市场一起错误输入,差一点造成8亿美元损失。日本证交所也曾出现过类似问题。2005年12月8日,瑞穗证券公司出现误操作,由于交易系统存在问题,该证券公司多次发出撤单指令均被拒绝,造成公司损失约300亿日元并导致东京证交所整个股市行情异常波动,大盘暴跌301点。二是计算机金融犯罪风险。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黑客软件、病毒、木马程序等技术手段,攻击证券管理机构、证券公司和股票上市公司的系统和个人主机,盗取投资者资金,操纵股票价格。如果对这类犯罪行为防范不力,就会对金融交易网络产生极大的危害。三是电子系统自身的运行和管理风险。众所周知,越是精密的仪器越是脆弱,对电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深,系统出问题后的破坏力也就越大。如果电子化的基础设施没有跟上,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可靠,那么来自交易系统的潜在风险就会加大。例如2005年11月1日,东京证交所的交易系统故障曾使交易中止90分钟。2006年1月18日下午,由于抛盘数量接近交易系统的处理极限,为防止系统崩溃,东京证交所不得不提前20分钟停止当日交易。

  而市场主体的操作问题则属于非系统风险,通常不会危及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但是如果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或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缺陷,这类风险也可能引发对整个市场的破坏性影响,成为发生系统风险的基础性因素。

  风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记者:那么从机构的角度来看,目前的金融风险控制做得怎么样?

  张承惠:目前,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进入到纵深阶段,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开始面临实质性的竞争。

  众所周知,中国金融界曾经经历过一个风险高发的时期。2002年中国开始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速度,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对我们的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体系进行改造,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银行治理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的重建和改进等等。应该说,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我们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到2007年6月,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已经由最高时期的30%、40%降到了6.17%.一些主要的商业银行,除了没有改造的农业银行外,不良资产率都控制在2%、3%之间,这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也基本上达标。应该说,通过改革,中国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的基本素质都有了很好的转变。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经过此次改革,中国的银行也对风险控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有一家主要银行负责人曾经谈到,在银行构建了金融风险监控系统之后,系统帮助他们避免了几起较大的损失。仅仅十七个月,就解救了金融不良债后再融资5.3万户,控制了51亿元金融资产的流失。使用风险系统在贷款以后,银行立即发现了高风险客户,从而避免了很多的不良贷款。应该说从中央到地方,在建设风险控制体系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的来看,中国的银行体系、金融体系在控制风险的能力上,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记者:这是不是说,现在所有的金融风险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呢?

  张承惠:还没有这么乐观。要知道,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金融改革的加快,我们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在加大。

  从中长期来讲,未来的中国金融市场、监管层面和金融体制,面临着三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一个趋势就是放松管制。我想在未来10至20年里面,放松管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这包括市场准入的管制、金融商品价格的管制和分业经营的管制。

  第二个趋势就是国家对金融机构的保护程度是在不断的减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受到政府严格、高度的保护,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保护,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才会不断增加。从现在的发展方向来看,保护措施开始逐渐下降。

  第三个趋势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大门既然已经打开,我们就不能再把它关上。根据这三个必然趋势,未来本土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记者:那么对金融机构来说,风险点存在于哪些方面?

  张承惠:从眼下看,中国的金融机构至少面对六个方面的风险压力。

  第一,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下,中国采取了偏紧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已经从"适度从紧"转为"从紧",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很可能会传递到银行体系。现在个人房地产贷款的金额差不多已经达到5万亿元,尽管银行在贷款的时候有30%的首付,这意味着理论上银行可以承担房价下跌3%的风险。但实际上,我觉得银行可能承担不了。因为如果银行在放贷时可能存在一些违规或违法行为,那么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就不到30%了。

  还有,股票市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2007年股市的火爆,"财富效应"使得一些实业资本也进入了股票市场。我上次去调查的时候,发现许多民营企业家已经转让了股权资本,在股票市场火热的情况下,尽管监管部门严禁银行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但是已经有相当大数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在宏观调控政策继续紧缩的情况下,股市和房市一旦发生逆转,这些风险都将转移到银行体系身上。

  第二,大企业客户的竞争加剧也对商业银行体系带来了很大的金融风险。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还是大企业客户,尽管商业银行纷纷提出口号要开始转型,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扩大个人信用贷款,虽然战略转型的目标提出来了,但是真正要实现这样的转型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的主要客户仍然是大企业客户,那么就面临一个集团客户风险信用问题。中国的集团客户是相当大的,往往会通过关联交易,把银行的信用风险放大。关联交易或是非法担保有很多的方式,可以使关联交易"隐形化",使银行不容易发现。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很容易出现多头受信、过度受信和受信额度分配不当这样的风险。

  第三,就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问题。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必然会带来金融产品的价格回归,目前对中国金融机构来说,对利率市场风险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是相当低的,应付市场变动能力不够。

  第四,就是金融脱媒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和其它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的效应正在显现,金融脱媒给银行产品的管理模式带来很大的挑战。现在,好企业都到资本市场去找钱了,剩下的就是中小企业。对中资银行来说,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定价机制、风险评价机制能力还不够。面对金融市场发生很大变化、客户群也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中资银行目前尚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另外,外资银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渣打银行在北京推出了个人无抵押信用贷款,在上海、广州、深圳已经推出过了,对商业银行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应该说是不敢做这个项目的。在中小企业市场,外资银行也显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比如汇丰银行就瞄准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在浙江开展了很多业务。

  这种局面给中资银行带来很多的挑战。一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大企业客户、优势企业客户可能会被资本市场分流走,而潜在的未来市场比如中小企业、农村市场,由于缺少信用风险的控制能力,又迟迟不敢去占领。那么中资银行就变成既要面对风险压力,又要面对外资银行抢占未来潜在市场的压力。这个也是银行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五,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最近这两年,"走出去"开始成为国家战略,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流通性过剩、人民币快速升值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中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从"走出去"实施情况看,中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也在200多亿或300亿美元左右。贸易和制造业快速"走出去"需要融资体系提供支持性服务的,现在中资银行的融资服务还是跟不上。中资银行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第一个银行不敢对"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走出去"企业的项目大多数风险很大。但如果不为这些"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的话,中资银行又面临着重要客户被外资银行抢走的困境。因为现在能够先期走出去的一般来说都是好企业或大企业。

  另外,金融机构自己也在"走出去".2006、2007年,工行、建行、民生银行、中投公司、平安保险、中信证券等机构都在海外收购资产,金融机构自己在走出去了。当金融机构海外收购加快,"走出去"规模在扩大、提高,中国的银行怎么面对这样的新局面,是一个挑战。

  第六,是综合经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分业经营的界限正在逐渐被打破。前两年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鼓励金融产品创新,而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综合风险。

  此外,银行如何驾驭企业跨行业经营、跨领域经营带来的综合经营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记者:那么你觉得,现在国内银行风控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什么?

  张承惠:其实,金融体制改革一个核心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体系,而这样一个金融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风险控制。

  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个表现就是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办法操作性不是很强,系统性比较差。另外,很多商业银行还是依赖传统的、以财务报表为主的风险评价方式,还有的依赖外部机构做的风险判断。这种方式很落后,现在财务信息不完整性、失真性、滞后性的问题比较突出,以不完整性、失真性的信息为基础做的风险判断,必然会产生误导。同样的,过度依赖外部评级机构所做的判断也是不可靠的。风险评价、风险定价、风险监督、风险控制,应该成为今后所有金融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mman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或帮助,请联系我们的客服QQ:53882478
关于我们合作加盟广告联系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声明友情链接优易学QQ群联盟最新更新团队博客
热线:019-52880094 传真:010-52880094
投诉意见,请点这里在线提交或24小时QQ热线:53882478
Copyright © 2005-2012 YouYi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36865号-3